共25个基地
<p>12月14日,新命名的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尼木县革命烈士陵园和林周农场红色遗址集中挂牌仪式在尼木县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尼木县干部群众、公安干警、学生等200余人参加挂牌仪式。</p><p>仪式宣读了《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关于新命名一批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通知》,并分别向尼木县委、林周县委负责人颁授尼木县革命烈士陵园、林周农场红色遗址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牌匾。</p><p>据介绍,此次挂牌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区市党委的贯彻落实意见,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推进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p><p>“今天,我们在尼木县举行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中挂牌仪式,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在党史学习中发挥着重要的阵地作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管理好、运用好、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其在群众教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委宣传部宣教科科长其美江才说。</p><p><br/></p>
<p>“江南红村”地处浙江长兴县槐坎乡温塘村,存有江南抗战时期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内展有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真实记录了当年粟裕、叶飞、刘先胜、钟期光等将军带领革命将士立下的卓著战功,以及新四军和百姓的浓浓鱼水之情——那时的民谣朗朗上口: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p><p>长兴江南红村,是当年新四军苏浙军区指挥中心,全国十九个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当年在这块土地上掀起的红色运动,使这里成为整个江南的“小延安”。小延安”以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为中心,星状分布在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浙江省长兴县槐坎乡和白岘乡80平方公里的绵延山区之中。“小延安”内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大都是清末民初建筑,具有非常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就这样,江南红村的名气,就此传扬。作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的配套设施,江南红村不断提高自身标准,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如今为自己树下新目标,参加国家三星级酒店和浙江省特色文化主题饭店创建,力争在长三角地区发光发亮,正式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平台的作用。</p><p>江南红村包括餐饮中心、会展中心、住宿营房三大主体建筑,从上空俯瞰呈“N4A”造型,各幢建筑以徽派风格为主,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在餐厅、住宿、会议等服务设计上,以新四军在长兴的历史为长线贯穿,红色文化为主题,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为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群众进行红色文化熏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p><p>江南红村秉持着“亮特色亮品质”的服务理念,在社会各部门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成功接待多批领导及贵宾。尤其是“七一”接待高峰期间,为县内外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大小会晤、用餐、住宿等全方面优质服务,得到了参观团队的肯定。</p><p><br/></p>
<p>为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管理和使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月23日,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命名布达拉宫雪城系列展陈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月13日,由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布达拉宫管理处承办的布达拉宫雪城系列展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在布达拉宫雪城举行。</p><p>揭牌仪式现场,自治区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刘世忠与布达拉宫管理处党委书记格桑顿珠共同为布达拉宫雪城系列展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揭牌,布达拉宫雪城系列展陈馆正式成为西藏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后,出席领导和嘉宾及参加人员参观了雪城系列展陈馆,布达拉宫管理处讲解员依次介绍了雪监狱、雪巴列空、造币厂等展陈馆。</p><p>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了解祖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升华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生动教材。</p><p>刘世忠介绍,布达拉宫雪城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是认识旧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p><p><br/></p>
<p><span class="bjh-p">2021年9月30日12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藏自治区基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挂牌仪式在西藏江达县岗托红色旅游景区十八军军营旧址隆重举行。</span><span class="bjh-p">为了进一步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着力讲好红色故事,江达县旅游发展局表示,将进一步着力凸显红色旅游教育功能,丰富红色旅游产品,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给的红色旅游需求,推动红色旅游发展。</span></p>
<p>昌都烈士陵园位于昌都市卡若区城关镇。1950年10月6日,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先后进行了岗托、生达、类乌齐、宁静、盐井等战斗,1950年10月19日昌都解放。昌都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巩固西南边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解放昌都、民主改革、平叛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有1180名烈士为国捐躯,他们来自祖国各地,来自不同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为缅怀先烈,陵园于1985年始建,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有烈士墓、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广场、纪念馆等。陵园是西藏自治区自治区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p>
<p>华烈士陵园,原为龙华公园。最早在1928年南京政府时期上海市政府曾在这里设立叫“血华园”的阵亡烈士陵园。国民党凇沪警备司令部位于公园西侧,内设看守所,1927年到1937年,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曾被关押于此。公园东北为刑场,在1950年挖掘出“龙华二十四烈士遗骸”。后来这里的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旧址和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作为革命烈士纪念地予以保护。1952年市工务局接管此处并整修对外开放,改名龙华公园。1963年上海市委重拟建造龙华烈士纪念公园,之后在原龙华公园的基础上征地、围墙、绿化,在公园入口处立“红岩石”,后因“文革”中断。1993年将漕溪路上海烈士陵园并入建设龙华烈士陵园,有“上海雨花台”之称。</p>
<p>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社会结构多元、利益诉求多样的发展特征下,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实现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统一是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难题与挑战,西罗园街道角门东里二社区以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并实践城市社区治理新模式。为解决城市社区工作中出现的“机关化”“被动化”“表面化”的三种倾向,从“走家串户”入手,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开创了“民情图”工作法。2012年,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了“民情图”工作法。经过5年的实践与再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p><p>“民情图”工作法使社区工作者对居民群众的各种情况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使社区管理实现了精细化;缩短了社区工作者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成了社区“两委”带领党员干部服务居民的好帮手;培养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推进了社区民主自治进程;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强化了社区党委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p>
紧跟国家政策的变化与升级,及时更新培训课程,保证政策解读的时效性。
超过5000名的庞大师资库,确保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教学需求。
规范化发展多年,培训资源优化整合,更低费用更好体验。
在九个省份设有分支机构,使得各地教学得到有力保障。
全年排课,个性设计、随时随地进行培训,解决组织协调带来的麻烦。
超过16年办学经验,截止2020年底累计培训干部近13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