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回应“双减”:将从严审批校外培训机构,严控校内书面作业总量
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社会竞赛挂钩
教育部将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对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从严审批,强化培训人员监管,创新培训收费方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障课后服务供给,课后服务与当地下班时间保持衔接。
新京报讯 昨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有关情况。教育部回应近期有关开展“双减”试点工作的传闻。同时,教育部表示,小升初全面摇号、“公民同招”不会改变,严禁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推动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在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要以体系建设为抓手,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到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全领域全过程。
宋德民表示,要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就要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从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构建支撑技能社会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普遍实行“1+X”证书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切实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构建开放多元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结构、强化内涵,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水平。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多渠道扩大终身教育资源,更好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学习需求。
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宋德民表示,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导向,教育供给水平的提升首先要提升人才供给水平,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还要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水平,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要提升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水平,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完善区域教育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新动能。还要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教育对外开放全球布局,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深入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关注1 双减
从严审批校外机构、严控校内书面作业量
近日,网上流传关于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试点工作的信息(“双减”)。教育部曾回应表示,规范校外培训及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是常态工作,国家和地方出台政策以官方渠道发布内容为准,谨防误传形成不确切信息。
昨日的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突出问题。比如,校外培训仍然过多,超纲超标的培训行为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培训项目收费过高,退费难、全款跑路时有发生。这些都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社会反映强烈。
今年,教育部将其纳入重点工作,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
对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施策,从严审批,强化培训人员监管,创新培训收费方式,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对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严格控制书面作业的总量,保障课后服务供给,课后服务与当地下班时间保持衔接。
吕玉刚表示,广大家长要把孩子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成才观念,理性客观看待校外培训,科学适度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和锻炼。
关注2 奥数热
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近期一些地方奥赛改头换面卷土重来,被疑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松动。教育部昨日回应表示,严禁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2018年,教育部出台《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竞赛管理办法》,从2019年开始审核并面向社会公布竞赛名单,严格控制竞赛项目数量,已经从原来的105项减至35项。过程中,全面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竞赛项目,现有的5项奥赛只面向高中阶段学生。《办法》特别强调,任何竞赛项目及获奖成绩,均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
经过近些年规范管理,“奥数热”降温。吕玉刚回应表示,下一步将严格按照竞赛项目管理规范和举办方的承诺,加强竞赛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保障竞赛项目依法依规举行。同时,严肃查处违规竞赛,对没有经过审核通过的竞赛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禁中小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违规竞赛活动。
奥赛成绩一度是小升初“掐尖”的参考,近期奥赛被指“卷土重来”,也被质疑是否代表刚实施一年的小升初全面摇号政策有所松动。
吕玉刚表示,去年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了“公民同招”政策,这项制度将不会有任何改变。“要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吕玉刚表示。
关注3 随迁子女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总量也呈加快增长的趋势,到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429.7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62.6万人。“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吕玉刚表示,2020年,85.8%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或者享受政府购买学位的服务。
吕玉刚指出,教育部将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包括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目前,各地普遍建立了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绝大多数省份随迁子女与当地户籍子女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政策。要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
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合理布局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资源。随着常住人口的增长,同步建设城镇的学校,保障入学需求。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特别是将随迁子女占比比较高的民办学校优先纳入政府购买学位范围。
此外,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在情感上、学习上、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使这些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